ICA 區域性大會 2013

國際會議
日期 2013年11月8日

ICA2013區域性大會:「傳播與社會轉型」已於2013年11月8至10日在上海斯格威鉑爾曼酒店舉行。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共有六位教授,九位研究生和一位校友代表出席。他們在會議上發表了十篇個人或共同撰寫的論文和主持了三次小組討論會。

在會議上發表論文的學院教授和研究生名單如下:

2013年11月9日(星期六)

10:00
李少南教授
主題演講

13:30-15:00
專場A/B/C(英文)/專場1/2(中文)

李少南教授
專場A社會文化、新媒體與健康傳播
主持人

任玉琛(碩士研究生)、安曉靜(博士研究生)
專場A社會文化、新媒體與健康傳播
網路參與對社會支援的影響:對中國白血病網路社區的探索性研究

崔迪(博士研究生)
專場B社交媒介與社會影響
從交流持續性到關係持續性:對多媒體手機交流在跨地域關係維持中的理論性探索

蘇鑰機教授
專場C:新媒體環境中的社會運動
主持人

吳舫(博士研究生)、張帆(博士研究生)
專場C:新媒體環境中的社會運動
社會運動的線上參與:不同地區內地大學生的政治興趣、社交媒體的關注以及社會運動線上參與的通徑分析

15:30-17:00
專場D/E/F(英文)/專場3/4(中文)

邱林川教授
專場 D:新媒體與新聞學
主持人

吳舫(博士研究生)
專場 D:新媒體與新聞學
議程建構理論的發展: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8:30-10:00
專場G/H/I(英文)/專場5/6(中文)

陳憶甯、羅文輝、魏然、徐小鴿、張國良
專場G:智能手機、新媒體與人際傳播 上海與臺北大學生使用手機與社會資本的比較研究

卞夢煒(2012年碩士畢業生)、梁永熾
專場G:智能手機、新媒體與人際傳播 大學生智慧手機成癮與心理性格因素、成癮症狀、使用情況和人際交往的關係研究

黃愛琴(碩士研究生)、劉傑塵(碩士研究生)
專場G:智能手機、新媒體與人際傳播 溝通憂慮、對親密的需要,以及移動短訊的使用對大學生社會支援的影響

邱林川教授
專場H:傳播與發展
點評人

任玉琛(碩士研究生)
專場5:環境報導與健康傳播
教條語言與控煙傳播:心理抗拒理論視角下控煙資訊的設計

10:30-12:00
專場J/K/L(英文)/專場7/8(中文)

馮應謙教授
專場J:社交媒介與文化建構
點評人

王治錕(碩士研究生)、章玉萍(博士研究生)
專場J:社交媒介與文化建構 使用動機、使用模式及社會資本對微博線上自我呈現的影響——以中國高等教育院校學生為例

李少南教授
專場 K:賽博文化與社會影響
點評人

13:30-15:00
專場M/N(英文)/專場9/10(中文)

蘇鑰機教授
專場M:媒介態度與媒介效果
點評人

張帆(博士研究生)
專場M:媒介態度與媒介效果
框架理論與公共意見:中國社會環境中的概述與評價

蘇鑰機教授
專場N:傳播學的未來(專題小組討論)
參與者

confshICA2013_1
confshICA2013_2
confshICA2013_3
confshICA2013 4
confshICA2013 5
confshICA2013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