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馮應謙指,疫情期間港人無法外遊,遂轉而內部消費,「之前追韓星,都仲可以去韓國,依家無得出門,只可以留返喺香港」,適逢MIRROR於本港冒起,正好於經濟不景、疫情困境下帶來新氣象,「大家可以開心吓。」
他又認為,疫情造就MIRROR爆紅現象,相信疫情過後,熱潮會有所減退。至於偶像狂熱文化能否於本港延續,馮應謙認為,除環境因素外,亦視乎娛樂圈生態,包括是否再有新人後浪推前浪,亦要取決於娛樂圈內部如何產業化,例如電視台、唱片公司及社交媒體的資源投入:「良性競爭都會推動百花齊放,就好似韓國咁,由大長今一直到近年嘅BTS、Blackpink,仲係連綿不絕。」
他又提到,文化層面而言,香港已有一段時間未有產出當紅偶像,即使是陳奕迅等「都已經係上一代」;從商業角度而論,馮應謙指各大品牌均力求最大化,希望代言人可吸引愈多受眾愈好,由於MIRROR熱潮跨世代,粉絲年齡層廣,遂成為廣告商寵兒。雖然產品廣告宣傳鋪天蓋地,但他指,電視台收視率下跌,電視廣告成本近年下降,因此連同平面廣告等計算,相信相關總宣傳成本反而較以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