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考試現正進行,大學內部各種測驗評估亦將陸續開始。有調查指本港3成半大學生壓力過大,幸而本地大專院校已開始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各種減壓方法,外國措施亦值得參考。
城大在本周一起為學生舉辦「City U cares for U」活動,截至今日結束。今年活動包括大笑瑜伽、八段錦及乒乓球,校方表示舉辦此類活動有助學生面對期末考試壓力。
學子壓力大 更憂將來出路
坊間常言道當今青年「唔捱得」,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葉豪盛則指,現今大學生要面對來自學業、感情、家庭及課餘活動等多方面的壓力,更要擔憂將來出路。中大期刊《大學線》調查指,本港3成半大學生壓力大至出現抑鬱徵狀,包括對凡事提不起勁。壓力主要來源是考試,適量壓力亦可起正面作用,惟壓力過大無助提升學習能力,更會增加自殺風險。
幸而,本港各大專院校開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例如港大去年首次在圖書館引入治療犬Jasper,因外國校園經驗證明接觸動物有助學生減壓。此外,城大為學生提供壓力球,浸大亦為每位新生配有學長及全人發展導師。
劍橋考試前夕供正念課程
外國大學更有專門的減壓課程,例如劍橋大學去年在考試前夕,為學生提供正念(mindfulness)訓練課程。所謂正念療法,即專注於當下、不帶任何自我批判的心態、抱有好奇心自我覺察,蘋果iOS及Google Play商店均有相關免 費App下載,可供參考。
每個人可承受的壓力程度各有不同,外國已有「逆商」(AQ)一說,量度抗逆能力,正如IQ量度智商,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則表示,本港暫無測試AQ的標準,因為學界對此缺乏深入研究,但強調會透過其他工具、平台或媒介加強 學生抗逆能力。
本地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李劉穎瑩表示,大學雖然提供支援,但求助的主導權仍在學生手上。但不少學生羞於啟齒不肯求助,校方如何及早發現學生心理健康有異樣?澳洲國立大學2015年在一項實驗中,成功以心理問卷找出需要心理輔導的學生,研究者稱未來可循此方向成立虛擬心理診所。
壓力固然需要紓緩,但切忌過猶不及。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Richard Watson曾在2015年讓壓力過大的學生自己選擇 考試得分,及允許隨時放棄小組功課(project),事先毋須提供任何解釋,一反常人的教育認知。據CNN報道,校方認為學生為自己評分屬不當操作,現已取消該措施。
大學生壓力主要來自考試,中外均如是,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心理輔導員Stephen Bradford表示當中一大部分源於時間安排不當,變相臨急抱佛腳,建議學生將任務按迫切性分配於不同時段,強調應手寫時間表,有助確保每天有充分歇息、活動及8小時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