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香港市民如何判斷什麼叫「假新聞」?

Media Coverage 28 July, 2022

世界各地就着假新聞立法的爭論,多圍繞在假新聞的定義上;若定義不清或太廣,假新聞法很容易有意或無意地成為打擊資訊和言論自由的工具。

要在概念層次上定義假新聞或虛假資訊不太難,學界一般共識是虛假資訊有兩個特徵,第一是有事實性的錯誤,第二是其生產和發布有欺騙意圖。若加上「以新聞的形式表達」這個特徵,就可以被稱為假新聞。

不過這看似簡單的概念定義,要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首先一些地方的法例中,對假新聞的定義會用上「誤導」(misleading)一詞,但一旦把所謂誤導信息都視為假新聞,判斷就難免帶有主觀成分;同時,一則信息的發放背後涉及什麼意圖,就更難客觀地證明。

筆者去年6月進行了一個研究,文章最近於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發表(註),其中一些結果可以在這裏分享一下……

註:李立峯教授撰寫的這篇評論是基於他近期發表的論文:Lee, F. L. F. (2022). What constitutes d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 judgment, influence of partisanship, and support for anti-disinformation legislatio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https://doi.org/10.1177/10776990221093940

20220728-mediacoverage-franci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