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運用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結果做了一個很簡單的迴歸分析,就是以每天公布的確診個案數字和一個由1至365的「時間」變項,去嘗試解釋特首和政府民望。
在「時間」的影響被排除後,確診個案數字和特首評分有統計學上顯著的正相關,亦即是說,確診宗數愈多,即疫情愈嚴重,特首評分愈高;確診宗數愈少,即疫情愈輕微,特首評分愈低。確診個案跟政府滿意度的關係也是正向的,雖然它遠未達至統計學上的顯著度。
疫情進入第二年,很多香港市民對防疫工作及政策是否恰當或成功的判斷,已不純粹建基於實際確診數字的高低。市民對政府防疫工作的評價,脫離了回顧式評價的模式,而多了前瞻式評價(prospective evaluation)的意味,亦即是說,問題不止是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做得好不好,而是政府能否提出一個恰當和令人信服的抗疫政策方向。